26岁的老灵魂,我真的老了吗?

“年轻和新事物永远属于你们,因为我已经老了。”这句话,我最近总爱在那些刚上大学的学弟学妹面前半开玩笑地说。毕竟,我今年26岁了。可转念一想,26岁,真的能算老吗?“老”,难道只是年龄的事吗?
科学研究告诉我们,大脑的衰老并非只与岁月有关。当我们停止接受新事物,当思维变得僵化,大脑的活力就会加速流失。换句话说,真正的“老”,或许是从我们对世界失去好奇心的那一刻开始的。
初中时,我对手机系统的痴迷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。那时候,我的手机是Nubia Z7mini,我几乎愿意为了研究各种ROM的特性而牺牲日常使用。从MIUI到CyanogenMod,我为了掌握刷机技巧,甚至荒废了学业。父母无奈之下,只能没收我的手机。
然而,时间流转,如今的我却再也找不到当初的激情。这几年,我用过各种品牌的手机,从iPhone 12到小米14,再到如今的vivo X100s,我却再也没有了折腾的冲动。如今,小米不断收紧Bootloader(BL)锁的解锁权限,仅仅是将系统换成国际版,都让我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感觉,甚至有网友戏称小米解BL锁为“小米考公”。但让我反思的是,真正收紧的,难道仅仅是解锁权限吗?
我发现自己不仅失去了对技术的热情,拖延症也越来越严重。某篇文章曾提到,人衰老的表现之一是对新事物失去好奇心,逐渐学会忍耐和将就。这让我深感认同。
最近,我强迫自己去研究一些新技术,比如NAS、充电头的瓦数和协议,以及路由器的各种性能参数。但回头一看,这些似乎都是中年人的“玩具”。我不禁陷入沉思:难道我这年轻的躯壳里,真的已经装着一个“老”了的灵魂吗?